創作形式說明
(1)為何使用「怪物—海洋生物」形象做為象徵?
德國哲學家—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凡是學術上關鍵詞,都不應該有一個形式完備的定義,不應該有一個本質定義。它會隨著使用者的意圖和素養產生變化。」

對於我來說,「怪物」,是一個將具象化的生物,轉變為抽象的象徵,也可說是對任何心理因素的隱喻,將精神、思維以象徵的手法做切入,視覺上簡單明瞭,不會那麼的突兀或是難以啟齒,甚至能引此觀者的深思。

(2)為何使用「怪誕」風格做繪畫風格?
怪誕可說是如同患者的夢魔。
德國社會學家—默澤爾《為喜劇的滑稽風格辯護》 :「怪誕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它具有自身的美學規律和特殊的衡量完美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從屬於古典主義美學對美的要求。」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並不把怪誕看作是夢幻,相反他認為怪誕是指向現實的勝智反應人性的,人也是二次元的,在他身上,有獸性也有靈性,而怪誕則表現出人的獸性。」

德國批判學家—沃爾夫岡·凱澤爾:我們的世界不可避免的走向怪誕,怪誕僅是一種審美的表達,一種審美的矛盾,是一種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面貌的世界所呈現的面貌。

德國著名作家—李·拜倫·詹寧斯:怪誕是一頭正舞動的惡魔,但他卻不可能構成真正的傷害,這是因為他自身的荒唐與滑稽,他那顯示得可笑性淡化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怪誕也可以說是喚醒人的童心,誘導我們回到最初的本性,拓展荒蕪的想像與枯萎的靈性,因此我認為,以怪誕的畫風引領觀者進入患者的內心,以為直接的視覺呈現去表達。

(3)為何使用「寓言童話」來做故事呈現?
貝特漢(1976)表示童話中哪些令人害怕的象徵,可以使兒童面對他們最大的害怕,而在最後也能免於這些害怕 ; 每個文化對於其歷史中的童話故事不只是用來教小孩,也幫助他們面對其發展中的情緒。

而教誨和傳導長不能左右一個小孩,但一個好的故事卻能成功的傳導道德訊息。雖然知道這些故事不是真的,但他們由此可以學到建設性的一課(Crain,1980)。

我認為以上說法套用在成人身上也合適,甚至成人更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因此以寓言童話來做「異性恐懼症階段性」的呈現。

故事可以幫助面對情緒,成功傳達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也可將讀者引入更深的思考。
創作根據說明
(1)是根據何種治療形式做創作?
治療異性恐懼症主要有以下六種方式:
| 催眠治療法
以催眠的方式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
| 精神分析療法
通過自由聯想和夢的解析,主要針對童年是否有創傷經歷以及創傷對你的症狀影響,讓潛 意識的東西呈現在意識裡,並發泄壓抑和累積的情緒,在潛意識層面進行疏導。
| 行為療法
運用系統脫敏法、滿灌療法、代幣法等等,決你內在的焦慮和恐懼。
系統脫敏法:患者出現焦慮和恐懼刺激的同時,施加與焦慮和恐懼相對立的刺激,使患者逐漸消除焦慮與恐懼。
滿灌療法:不給患者進行任何放鬆訓練,直接進入最恐怖、焦慮的情境中,迅速校正病人對恐怖、焦慮刺激的錯誤認識,並消除由這種刺激引發的習慣性恐怖、焦慮反應。
| 代幣法
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
| 強迫療法
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 情境治療
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異性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症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 認知治療
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醫生不斷地告訴你這種恐懼是非常正常的,讓你正確認識與異性互相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與異性交往的方法。

(2)此創作的正當性/合理性
在以上這六項治療方法中,我將會以「情境治療」和「認知治療」做為創作主要的模式。
因為寓言故事創作並不是很直接的在患者面前互動治療,而是能幫助患者一邊閱讀的同時,一邊進行反思,而這反思可以給患者面對自己恐懼的勇氣,可說我的創作的身份是精神治療師,因此情境治療和認知治療是較能發揮空間與達到效益的。

一定會有人思索,其他患有異性恐懼症的人是如何走過這一段病症的呢?

其實多數且有用的治療是讓患者暴露於「能引發焦慮的環境之中,並在這個情境中待上足夠長的時間,使其體驗到焦慮的自然緩解」(—取自異性恐懼症期刊),但這個方法必須要有外人,如精神治療師或是心理醫生與之配合,不然人的天性是不會將自己強迫推入恐懼之中。

所以我的創作使用另一種方式:知曉異性恐懼症心理狀態,差別在於後續你怎麼去看待這種思維。
通過我的創作,找出自己產生異性恐懼症的原因,並試著挖掘心靈深處的形成根源。
例如:可以想像自己身在假想的空間裡,不斷的模擬與異性相見交談的場景,不斷練習發生症狀的情節,並一直鼓勵自己勇敢的面對這種狀況,從假想中,適應這種使自己產生恐懼的緊張環境。
我的寓言故事便是要創造出這種「假想」,讓大眾從假想中抽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思考。
創作概念說明
整個創作所貫串的概念:解構
| 何為解構(deconstruction)?
一個推翻理所當然的過程,把人們心中認為的「真理」從問題情境中抽離出來,然後仔細的檢驗,藉由這個過程使人察覺到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結構塑造自我思考的模式與存在方式。

| 與我本次創作有何關聯?
將「解構」成為我的創作主概念是因為,如今的世代多種思想融合,每種思想的交融因而演變出後現代主義,而後現代主義思潮則質疑究竟是否每個人都必須去遵守這股所謂的「主流文化」,質疑這個主流的權威性,否定這種因時因地我形成的真理。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主動與被動與主流思想交互作用,因此大多數的人下意識的順流主流思想,當自己的思想與主流思想抵觸時,就產生了矛盾,進而衍生心理疾病。
推翻了理所當然,剩下的是與自己的抗爭,在混沌的社會中活下去。
創作流程
1.了解:
以圖鑑的介紹方式,使大眾了解何謂異性恐懼症,且讓大眾了解「異性恐懼症」形成的各個因素,雖然是很默默無名的恐懼症,形成的原理卻是貫串著人對性的觀點。

2.深入/獲得:
從寓言故事之中,帶出異性恐懼症的形成的階段性。從怪物的象徵,讓參觀者知曉各種異性恐懼症的形成因素。探討為何會有此症狀的出現、對於「性」的教育影響力以及當你患有異性恐懼症時,會給自己或他人什麼影響。

3.轉化:
在整個創作中,讓曾有過的患者了解、讓仍有此病症的患者釋懷,也讓其他人能探索人對於恐懼異性的想法是真的存在的,讓知道大眾知曉在壓抑的情感之中,其實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Back to Top